1
重点内容
▋建设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
(一)“十四五”时期,全省一、二、三级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人数分别不低于观众总人数的30%、25%、20%,未定级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小学生人数不低于观众总人数的15%。
各纪念馆和革命旧址管理机构要与中小学校加强共建共育,组织青少年到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开展革命文化体验旅游、研学旅行。
各地每年要组织辖区中小学校学生集体参观1次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
相关文博单位应安排1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人员或资深讲解员担任教育专员,负责导览讲解、社教活动策划组织等工作。
(二)各级文物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策划推介以“参观1次陈列展览、参加1场专题讲座、参与1项互动活动”为基础,辅以其它体验内容的“3+N”模式高品质博物馆研学活动。
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策划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未定级博物馆如条件允许每年可组织策划开展相关活动。
各地文物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共同策划打造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和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的青少年研学精品线路。
▋有效服务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
(一)围绕纳入中小学校教材的莫高窟、铜奔马、简牍等甘肃特色文物资源和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长征文化、黄河文化,积极探索将课堂搬进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
全省三级以上博物馆和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学期策划或承接中小学校现场教学不少于1次;未定级博物馆及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条件允许每年可组织策划开展相关活动。
(二)鼓励和支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等积极参与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和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工作。
本着就近、便利原则,引导和组织村镇中小学生依托本地“乡村记忆”博物馆、非遗博物馆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三)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开展研学活动,博物馆、纪念馆志愿者队伍中的中小学生比例不低于20%。
▋推动革命文化进校园
(一)指导全省纪念馆和革命旧址管理机构与中小学校加强交流合作,策划举办走进学校、贴近师生的革命文物主题巡展、巡演、讲座,编写适合中小学的读本读物,积极开展红色展览进校园和红色教育进课堂等活动,鼓励支持文物系统专家学者进校园、上课堂、做宣讲,服务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
(二)指导全省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做好免费开放,与中小学校配合研发“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组织师生结合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和主题党团日走进革命场馆,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研学旅行。
2
专家观点
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为各级各类博物馆进一步用好用活资源提升青少年教育工作水平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然而,虽然目前各级各类博物馆都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山东临沂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建玲日前在发表的《用好用活博物馆资源 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山东临沂市博物馆积极探索青少年教育》一文中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基层博物馆人员力量薄弱,社会教育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导致教育课程研发能力不足、质量不高。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增加教育人员编制,为劳务派遣制教育人员提供合理的待遇保障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整合各方资源参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加大馆校合作力度,联合教研,面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研发课程、教材、体验教具、音视频等。
同时共同组建课程实施团队,集中开展授课团队的培训考核。
二是与专业研学机构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课程研发及实施。
充分利用社会机构提高接待服务能力、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市场推广能力。
▋其次,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博物馆、学校、社会机构之间的供需矛盾。
博物馆、学校、社会机构应在达成一致目标的前提下,拿出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教育方案,确定合理的形式。
比如学校课后服务通常是以学期为单位统一布置与安排,博物馆课程需要在学年初就与学校达成一致意见,以合理的方式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中。
博物馆接待由社会机构组织的研学旅行要提前订立合作协议,对研学内容、课程计划、每批次人数、时间等提前约定,做足准备,提高实效
关于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等24家单位拟评定为2022年第二批广西乡村旅…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2年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颁布,劳动作为一门课程对学校教…
“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评审和现场评估,经社会公示后,现认定北京世园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