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学资讯  >  热点新闻  >  崔允漷:义务教育新课程解读

崔允漷:义务教育新课程解读

文章摘要 课程修订的重要性; 课程方案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四大突破; 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726

本文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课程修订的重要性;

课程方案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四大突破;

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


先来说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732


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

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国家意志谋划课程总纲。

落实中央新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新挑战,这是理想课程;落实到课程方案上,需要有省级课程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编制教材,我们叫正式课程;学校层面,需要制订课程规划方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向课程标准的评价,这是理解与实操课程;最后,在体验课程中考核育人结果。


培养目标共654个字,改了至少57稿


接下来讲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5个部分,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

此次的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现在共654个字,在制订时,曾经尝试过用不同的思路(5种)来表述,改了至少57稿。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时代新人提出的新要求、新提法,代表国家层面为初中毕业生画像,也是目前最大的共识。

基本原则上,针对义务教育特点, 聚焦课程育人本质,从方向、对象、目标、实施机制和育人方式五个方面,明确了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

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从课程类别、科目设置、时间安排明确课程设置要求——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突出国家课程主体地位

初中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分科课程和科学综合课程,供地方、学校选择

艺术包括一至二年级设置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 (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由学生至少选择两项

首次兼顾“六三”“五四”两种学制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738



同时也优化了课程设置,减少了一些科目,比如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九年一体化设计;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倡导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劳动、信息科技独立设置;专题教育渗透,不独立设课;推进课程治理:不规定课时时长,保证课时、整合实施,打通与“330后”的关系,因地制宜、激发活力。


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


在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上,对课程标准编制建议: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凝练课程核心素养;探索用大概念、项目或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拓展内容供选学;强化实践;建立超越知识点目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等

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适应“六三”“五四”两种学制安排上的需求

课程方案对教材编写也提出了要求——

体现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与时代性 

吸收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强化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增强吸引力,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生动案例阐释抽象概念 

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变革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 

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建设

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分别编写教材


在课程实施方面细化了实施要求,按照五个基本环节提出要求:

明确省级制定课程实施办法、学校编制课程实施方案 

深化教学改革: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 

改进考试评价:观念、方法、质量 

强化专业支持:培训、教研、科研 

健全实施机制:明确国家、地方、学校职责,强化监测与督导


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


此次的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746


突破之一: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核心素养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该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

关键能力:能做成事

必备品格: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

正确价值观: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750



突破之二: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微信图片_20220822092648


突破之三:课程内容结构化

对课程内容的传统理解两种: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都在倡导结构化,结果都不理想。现在需要寻找第三条路——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经验及其结构化。泰勒说,学习经验既不是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展开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 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经验结构化有两条路径三种策略。两条路径是指横向结构化与纵向结构化。

三种策略分别包括:

横向结构化,组织者是真实活动,如跨学科主题学习、科学课程中的“水火箭”的制作等;

纵向结构化-自下而上,组织者是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如小学数学,从先整数后学小数、分数;(也就是先学简单的,再学复杂的;先学具体的,再学抽象的)

纵向结构化-自上而下,组织者是已学过的学科基本概念与原理,如先学“能的形式”再学……(如先学大观念,再学具体的观念)。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801



比如,2011年版的地理课程结构,将地球与地图部分分为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下面再细分,基本上属于学科知识的结构;2022年新的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不仅涉及学什么内容(学科知识),还涉及怎样学(学习方式)、为什么学(学业要求),这就是学习经验结构化的范例。

微信图片_20220822092947


突破之四:学科实践

此次提出的学科实践, 是一大亮点也是新的概念。

2001年版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攻破了“一言堂”,但暴露出两大问题:虚探究(快闪探究)与假探究(程式探究)。

所以,新课标修订中提出了学科实践,用学科实践替代“自主合作探究”,并且强调学科性。

微信图片_20220822093027


学科实践,即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是指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 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创意实践等。

从育人的高度看,学科的知识需要用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发现学科的观念、思维与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用学科方法学习学科知识,试想,我们可否用语文的方式培育“运动能力”?可否用体育的方式培育“人地协调观”?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总是用“不言语的方法”学语言;“用不着地的方法”学地理;用“不艺术的方法”学艺术;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物理不碰物(物体),化学不见化(变化),生物不懂生(生命)。

从育人的方式,重新审视教与学的方式。要理解,学科实践也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进展——

语文:从语文综合学习、语文探究到语文实践 

科学: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 

历史:从历史探究到史料实证 

地理:从地理探究到地理实践 

技术:项目学习、工程实践 

艺术:创意实践 

思想政治:辨析/议题教学、社会参与


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

教案是关键环节,教案不改,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

课程内容有三个方面:1)内容要求;2)学业要求;3)教学提示。这便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学,怎样学。课程内容就是学习经验。

那么,老师如何把他们转换为教学目标?原来是关注课时目标,但这种形式过于琐碎。要抓大放小,要看得见人,看得见素养。所以,要从单元目标切入,再往上关注学期目标。所以,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老师要学会目标的分解与叙写。

在这样的目标下,也倒逼新教学模型必须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微信图片_20220822093112


如何理解大单元中的“大”?

首先是高阶位目标,如,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产品/作品导向。教学单位大,需要教师将多个课时合在一起,结构化思考、操作;微课程建设,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估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单元组织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组织者作为“骨架”统摄所有学习活动。

接下来讲讲单元学历案。

单元学历案是一种新教案、单元设计方案,是指教师为学生学好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而开发的一种素养导向、学习立场的助学案。它至少包括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六个要素。

单元学历案模板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825微信图片_20220822091832微信图片_20220822091840



再来说评价。

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纸笔考试要重建试题属性,教师应明确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双向细目表已完成使命,将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也可以参考2021的PISA数学素养测评实践模型——

微信图片_20220822091846


表现评价有三种类型:构答反应、作品、行为表现,考验学生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解决高分低能问题。

过程数据即e-评价,借助新技术,5G、云储存、AI等,变数据为证据,解决有分无德、有习无惯等品格问题的评价。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上一篇:【名师讲堂】决战语文之巅——全国语文名师张恩勇2022暑假泰安特训营发出英雄帖! 下一篇:教育活动 ▏“青铜器知多少——‘晋国’展配套儿童专题导览”、“植觉·清平乐事”、“植觉·文物里的植物之美”等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全国服务热线:

(0771)5880951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

邮编:530000

Email:gxyxlx@163.com

Copyright©2012-202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桂ICP备0500044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