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认证
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

0771-2236205 在线咨询

基地简介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位于南宁园博园区西南面,是一座以展示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场馆占地面积为183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50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厅、综合服务台、多功能厅、公共休息区、观景平台等。是南宁市一座集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文化设施,也是南宁市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又一重要展示平台。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依山而建,外形赋予贝螺文化元素,内部空间宛如螺蛳,形成台地式展厅空间,展区错落有致,曲径圆润。馆内展厅面积约1300平方米,展览主题为“渔猎采集者的天堂”,展览设有序厅、先民与贝丘、聚落与文明、富足与惬意、生命与天堂共五个单元。

 

       整个展览以文物展示为主,场景复原为辅,以古喻今,采用多种现代展览技术,再现南宁顶蛳山先民波澜壮阔的远古传奇,展示顶蛳山远古先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启示现代和未来,同时具备良好的游客体验功能。

内部



地图交通
 

地址:南宁市邕宁区清泉路


设备设施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蚌器图鉴——《蚌说》

       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是依赖大自然的赐予而生存,生产生活工具也多是就地取材。而蚌器,由蚌类外壳制成。因其在自然界中的易得特点,在当时的生活中使用广泛。另外因其珍珠质的存在,也经常用于装饰品。蚌器于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商代遗址中都发现留存。见证了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过程中工具加工技术的重要变革。

蚌器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骨器图鉴——《骨语》

       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扩大,史前先民们逐渐认识到了随处可得的骨质原材料,并利用动物不同部位的骨骼加工成功能各异的骨制品。从一件简单质朴的骨饰品。到复杂的生产工具、装饰雕刻用品,我们可以看出青海史前时期人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削、割、磨、刻、切、钻孔、嵌入细石器等各种骨制品加工手段。通过对动物骨骼的加工利用,不仅改变了骨骼的原始状态,而且改变了其功能,这也是史前人类在加工使用工具方面的重大进步。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动物化石图鉴——《定格石光》

       距今业万年前后,第四季大冰期结束,地球回暖,受此气候影响,南宁盆地及周边地区雨量增加,形成了大面积的湖泊与湿地,许多水生动植物出现了爆发式的繁殖生长。当时的八尺江两岸森林茂盛,植被丰富,动物繁多。通过对部分贝丘遗址的考古发掘,从地层中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仔细分析辨认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动物的种属。

化石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陶器图鉴——《陶吟》

       早在距今约10000年前,顶师山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原始的制陶技术。他们就地取材,加工陶土,使用红色粘土霹入和石英石颗粒、砂石和蚌壳碎末等作胎,或贴片塑形,或泥条盘筑,制成陶坯,再压印、刻划、堆饰出简单的纹饰,最后露天烧制成原始陶器。

陶罐



顶蛳山遗址博物馆石器图鉴——《石谈》

       石器,是指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期有着决定的意义。人们用它来抗击敌人,取得食物,制作服装,建造住所和绘画雕塑等。正是这种技艺,把我们于地球上其他生物区别开来,它意味着那史无前例、无比瑰丽的文明社会曙光即将升起在地平线之上。

石器




联系方式


电话:0771-2236205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全国服务热线:

(0771)5880951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葛路

邮编:530000

Email:gxyxlx@163.com

Copyright©2012-202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桂ICP备05000446号-9